天气逐渐转凉,微风吹着里下河的水面,随即泛起了波光粼粼的树的倩影。有着“灵性”的鱼儿徜徉在它们的“领地”,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。
欣赏这一画面,让我沟忆起了家乡的那条“护军河”。童年时的我们经常三五成群的脱得连一个小裤衩都不留。就扑通扑通下水嘻戏玩耍去了。夏日的黄昏,早早洗过澡,搬张凳子。抢先占一个风口为是。
随着夜幕的降临,下地的也回来了。赶忙马不停蹄地跑回家,洗完澡拎一瓶二锅头,拿一张桌子出来。干脆咪起了老酒,真有对酒当歌的感觉。
人多了,话题就多了。他一言我一语的,所谈的大都是一些小事、琐事、家务常理的事。宛如锅中炸开的麻花团 一一团糟。几个年长的端着小茶壶慢条斯理的来上一口,接着就议论“护军河”的来历。据说在抗战时期,有一个船夫在河上救了一将军,所以才得其名。我也不知道是他们吹的。还是真有此事。只知道凑热闹。不知从何时起,一曲《孟姜女》回荡在热闹的小河边的上空。嗓音不够动听,但还入耳。正在这时一首粗犷、雄壮的《中国心》与之相呼应。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东头康五子,他扯着个嗓门发驴吼。他这一吼不仅乐了大家,还惊动了树上的小鸟。吓得喳喳的乱叫。仿佛他们也在附和着。南边几个妇女不知为何争得面红耳赤,唾沫星飞溅,那架势真像要来个决战紫京城之巅。小鱼小虾也着急的欢蹦乱跳,不知该为谁助威好!
小河边演绎了许多、许多的事,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,但它折射出了憨厚朴实农民的真善美。如今回家,再来到小河边原有的那种感觉已渐趋模糊。只有那一排老杨树与小河相依为命。还有那哗哗的流水声,数落着小河边的故事。